墨彻书屋 - 小说大全 - 其它 - 法学 - 这样拒绝不伤人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4-12 10:30:01

这样拒绝不伤人 电子书 mobi pdf txt word 2024 下载

这样拒绝不伤人精美图片

这样拒绝不伤人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不懂拒绝,是因为缺乏信心 3

学会说“不” 3

生活不需要违心 8

拒绝也是一种收获 13

不能逢人就说好 16

任何场合,都可以说“不” 20

第二章 拒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拒绝 27

妥协是一个可怕的魔障 27

自信是战胜一切困难险阻的钥匙 32

拒绝别人时要尊重别人 37

说“不”也需要技巧 41

你是不是生活中的强者 46

第三章 有一种红线,叫做人原则 5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红线 53

守住灵魂的防线 56

帮助不是无限的 61

不要为了小恩小惠就放弃原则 66

不做替罪羔羊 70

第四章 如何让“拒绝”善始善终 77

别忘记安慰,让对方的情绪缓解 77

拒绝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82

给对方一个拒绝后的惊喜 87

面对下属,拒绝不是结束 92

职场中,更不能让拒绝成为一个句号 97

第五章 工作中拒绝的艺术 105

灵活地拒绝同事的要求 105

上司如何拒绝员工的某些要求 109

让语言“拐一下弯” 114

谈判桌上要刚柔并济 118

第六章 生活中拒绝的艺术 125

拒绝生活中的各种事儿的技巧 125

婉拒客人来访 130

销售人员拒绝策略 134

拒绝永无休止的聚会 139

对朋友说不,我们不是情绪垃圾桶 144

巧妙拒绝上门推销者 148

干扰拒绝法 152

如何拒绝示爱 155

第七章 你的人生你自己左右 163

人生定位的钥匙 163

不做依赖别人的人 168

不能盲目成全他人 174

拒绝也是一种权利 179

远离是与非 184

爱情与婚姻,不能盲从 189

我就是自己的保护神 194


书籍特色:

《这样拒绝不伤人》是一本关于拒绝与沟通的书籍,旨在帮助人们学会以温和、理性的方式拒绝别人的请求,同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主题分析:

《这样拒绝不伤人》的主题是拒绝与沟通。书中重点讲述了如何在拒绝他人的请求时,不伤害对方,保持良好的关系。作者强调了几个核心要点,如在拒绝时保持真诚和尊重,给予对方理解和体谅,同时提供替代方案或帮助。这些原则帮助人们理解拒绝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实用的技巧来处理各种情况。

人物评价:

书中并没有明确的主要人物,因为它更侧重于传授技巧和原则而不是一个特定的角色故事。然而,作者通过举例、案例和对话等方式,为读者刻画了不同类型的人物,以展示如何应对各种情况。这些角色包括请求者、朋友、家人、同事等。作者展示了这些人物的需求、心态和反应,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拒绝的挑战和方法。

文学手法分析:

《这样拒绝不伤人》是一本实用类的书籍,虽然没有过多使用文学手法,但作者运用了一些手法来增强读者的参与感和理解力。例如,作者通过举例和案例的方式,具体描述了不同的拒绝场景和对话,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应用书中的原则。此外,作者还使用了分析、解释和提问等手法,帮助读者深入思考和反思。

社会影响:

《这样拒绝不伤人》这本书的出版,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请求,而拒绝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损害人际关系。这本书提供了实用的方法和技巧来应对这些挑战,使人们学会以理性和温和的方式拒绝,避免产生冲突和伤害。由于人际关系在个人生活和工作中都非常重要,这本书对个人、组织和社会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帮助人们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备注:上述内容由ai生成,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类型:北京工业大学下属的出版机构

成立时间:1987年12月

简介: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7年12月,是由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主管,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北京市属工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社10余年来,一贯坚持党的出版方针和大学出版社的办社宗旨,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方向,立足高校,面向社会,共出版大中专教材、学术理论专著、计算机和其它科技图书、外语类图书、工具书等近千余种。

业务

出版该校设置的学科、专业课程所需要的教材;该校教学需要的教学参考书、教学工具书,与该校主要专业方向相一致的学术专著、译著;适合高等学校教学需要的通俗政治理论读物;根据学校主管部门确定的分工和安排为尚未成立出版社的高校出版同一专业系统的高校教材。

荣誉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刊物(23张)立足高校,面向社会,共出版大中专教材、学术理论专著、计算机和其它科技图书、外语类图书、工具书等近千余种。其中有50余种图书分获"中国图书奖"、"国家教委理论学术著作奖"和"北京市优秀图书奖"等各种奖项。特别是一批实用类科技图书和工具书的出版,体现了理论性和实用性在较高层次结合的鲜明特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中国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出版事业的繁荣作出了贡献。为此,1995年以来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连续两次授予了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全国良好出版社”称号。

评价

10余年来,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一贯坚持党的出版方针和大学出版社的办社宗旨,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方向。


原文摘录:

暂无相关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这样拒绝不伤人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这样拒绝不伤人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这样拒绝不伤人在线购买

PDF下载地址:这样拒绝不伤人PDF下载


精彩短评:


深度书评:

暂时没有为您找到相关书评,查看其它精彩书评

  • 我在你离开的世界里找你

    作者:乐儿 发布时间:2021-01-29 14:41:51

    17岁的伦敦女孩接到母亲的死讯,一个人前往洛杉矶去参加母亲的葬礼。实际上她三岁时,时年17岁的母亲就抛下她去了美国,十几年来没有半点音讯。她与父亲以及继母生活在一起,继母很明确的表态过“我签字并不包括成为母亲”,所以,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母亲这个角色是缺失了的,她对母亲的印象仅来自于父亲与祖父母的描述,对母亲的感情是爱恨交织着的。

    她从母亲生前经营、居住的粉红色旅馆里偷走了一只箱子,里面装满了母亲的衣服、相片、信件,以这些属于母亲的物件为线索去寻找与母亲有过瓜葛的人,去拼凑出自己的母亲。她看母亲不同时期的相片,找不到外形上与自己相似的地方;她读母亲的信件,去窥探母亲的内心世界;她穿母亲的衣服,想像着被母亲拥抱与抚摸。她孤独而执着的渗入母亲的生活轨迹里,去寻找自己的母亲。

    在这个过程中,她遇见了母亲生命中曾经的男人们,居然跟母亲的前夫有了一夜情。一些时候,她沉沦在母亲的世界里,像母亲那样去生活,像母亲那样去思考。她渐渐发现母亲是一个充满野性、张扬、美丽、激情四射的女子,活得肆意活得纯粹活得自我,这与她颇为相似,一样的叛逆,一样的问题少女,一样的追求刺激。她一步步接近真实的母亲,将心中缺少的只能是母亲给予的那一部分逐渐找回,让自己的生命完整。

    她深深爱上了母亲曾经的摄影师大卫,而这个大卫正是深夜里撞死母亲后逃逸的凶手,她一直觉得自己与母亲并不像,但大卫却在为她拍摄的相片里看到了她的母亲:她们浑身都散发着酷似的气息,连无意间的动作都雷同。大卫因此自首。最后,她接收下母亲的产业粉红色旅馆,在这里与母亲永远的交汇在一起。她从这里踏在寻找母亲的路,也在这里结束对母亲的寻找。她与母亲一样,选择与自己的爱人一起经营粉红色旅馆,但,她所将经历的,必定是与母亲不同的人生。

    这本书我是耐着性子读下来的,一直读到全书的三分之二后才稍稍有些感觉。作者编故事的能力很好,但叙述中过于拖拉冗长,可以说是细腻,可细腻得让人在忍受。或许这是作者的写作特点,是我不能领会的境界,总之,在诸多的赞扬与荣誉中的本书并未给我惊艳感。

    故事讲述的是青春期少女出走、寻找、完善自我的经历,可有谁能告诉我这个过程里有必要与母亲的前夫发生关系吗?至于大卫,就算是她发现自己的真爱吧,我们得支持说爱情是不分年龄没有国界,是单纯的心灵碰撞出的火花。但我仍然觉得不可思议。好在,我曾经受过金庸先生的文字洗礼,接受过杨不悔的爱情故事教育。

    那么,就让我顺应潮流说这本书角度新颖,故事带着扑朔迷离之感,引领读者陪伴女孩儿在寻找中完成自我成长,并以特别的方式与她的母亲永远相伴。

    2018-06-07

    于福州

  • 十问《粉红色旅馆》作者安娜·斯托瑟德

    作者:tiancheng 发布时间:2013-05-14 13:40:58

    1)是什么触发你开始写作的?

    可能是撒谎。当我发现自己无法换一种更新鲜的方式重演一遍自己的生活时,我开始写故事。

    2)你最初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我常常手上沾着胶水,然后头发上结着颜料。我想做家具,或者装帧书籍。有一段日子,我想成为祭坛装饰画画家,不过我后来发现我拿起笔来要比笼罩着一圈镀金的光环好得多。

    3)你能不能简要讲述你的最新小说《粉红色旅馆》和你的写作灵感?

    一个伦敦女孩去过她母亲在洛杉矶的葬礼后得到的比她预想的要多。灵感来自我自己十多岁时候忽然撞见我母亲的旧情书,当然也因为我自己就是个住在洛杉矶的英国女孩。

    4)你有没有计划写下一部书?

    是的。我已经开始写了,不过如果要我讲述我正在写作的故事感觉就像我在泄露一个秘密……有压力,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对我而言不是什么好事。嗯,这本书有关一段走到了尽头的感情。

    5)你经历过的最兴奋的一刻是什么时候?

    看见我的第一部小说《伊莎贝拉和罗科》出版。

    6)你正在读什么书?

    我在读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集《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7)如果让你和三个人共进晚餐,可以是已故的或者还在世的,你会选谁?

    我会和泰德·休斯,因为他的嗓音会消溶我的心。我听着磁带里他的嗓音长大。我情愿不和别人分享他,不过如果我一定要选上三个人,那么我觉得古希腊的女诗人萨福会是个合适的饭局人选,她会和休斯合得来。再接着我会叫上年轻的杜鲁门·卡波特,把酒杯斟得满满的。不过我会让泰德·休斯来切肉。

    8)你最想生活在历史上的那个时期?

    我最近刚从叙利亚旅行回来,我会选择生活在芝诺比阿女王统治下的海滨城市巴尔米拉,大约在公元260年,这位勇敢的女王抵抗罗马王朝的统治,然后建立了一个短命的巴尔米拉帝国。巴尔米拉的遗址今天仍令人惊叹,所以能在它们最为巅峰的时代看到它们感觉一定棒极了,只是到罗马帝国皇帝奥雷连将这座城市洗劫一空然后掳走芝诺比阿的时候似乎一切就不那么美妙了……

    9)如果你的房子着火了,哪三本书是你最想从火灾中抢救的?

    我会救出那些属于我祖母的艺术书籍——一本是阿瑟·拉克姆的,一本是关于人类解剖图解的发展,还有一本是奥布里·彼得斯雷的。书里还有一些她自己的素描作品,和书页一起发黄。

    10)你平时怎样放松自己?

    喝酒。读书。泡澡。有时候同时做这三样。

  • 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

    作者:追求上进的老马 发布时间:2014-01-03 00:10:35

    虽然安娜·斯托瑟德用异常清冷、稍显跳跃的文字营造了一个颇为晦暗、压抑的开头,但读过前几章之后,我便认定,这本书将会讲述一个有关寻找的故事。

            

    十七岁的伦敦女孩闻知母亲的死讯后,孤身一人飞往洛杉矶参加母亲莉莉的葬礼,由此踏上了寻找母亲之旅。在母亲莉莉的守灵夜狂欢派对上,她从母亲生前居住的粉红色旅馆偷走了一只装满母亲信件、照片和衣服的箱子,试图通过这些线索去寻找那些与母亲有过瓜葛的人,以重建有关母亲的记忆。

            

    三岁时母亲离开她,再见却已是阴阳两隔,她对于母亲是一种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执意去解开有关母亲的谜。所以,她看母亲的照片以还原她的形像,读母亲的信件以理解她的内心,穿母亲的衣服以感觉她的抚摸,而当她沿着母亲的生命轨迹一步步深入,与母亲生命中曾经的男人一个个相逢时,或是因为反叛,或是出于报复,或只是为了亲身体验母亲的感觉,她甚至不惜与他们发生性关系。以至这种错乱让很多人很难接受。

            

    然而,随着了解的深入,当她通过别人的回忆重构母亲的存在,拼接出母亲的形像,勾勒出她的生命轨迹,并逐渐走进她的精神世界,开始触摸到她的灵魂。她发现,自己的母亲莉莉并非祖母或者其他亲戚朋友眼中的那个“胆小鬼、荡妇、糟糕透顶的母亲”,而是一个美丽、野性、反叛、个性张扬、魅力四射又喜欢寻求刺激的女人,所以才会十四岁就就生下了她,又在17岁那年离开,才会在午夜骑着别具一格的摩托车因车祸丧生。

                    

    其实,她在寻找母亲、接近母亲、拥抱母亲的过程中最终找回的却是自己。她的母亲从未远离过她,不但她的身体中流淌着母亲的血脉,而且她的外貌、性格也像极了母亲——和莉莉一样,她也是一个问题少女,背着家人和一个偷窃成性的男孩子混在一起,一直在象母亲那样行事——为了追求刺激,甚至可以没有任何心理障碍的与母亲曾经的丈夫发生性关系,而且在寻访的过程中爱上了母亲过去的情人大卫。

            

    她为什么要坚持去寻找母亲?我以为是为了寻找一种爱。莉莉在幼年时将她抛弃,她在父亲的照顾下长大,这是一种缺乏母爱与温情的环境。她沉默寡言、冷漠,甚至有些孤僻,但对自己、对自己的目标有着极为冷静的思考,因此她甘愿涉险去重建有关母亲的感觉,去模仿母亲,以此来找回自己生命中所缺失的那份记忆,那份爱。

    如果情节仅仅到此结束,这将会是一本非常严肃的小说——关于出走,关于寻找,关于回归。然而,她不但找回了母亲,找回了自己,找到了真爱,而且捎带着也找到了撞死母亲的凶手,而他正是她所爱上的那个大卫。这多少让人感到有点意外,怎么一转弯儿就突然变成了一本推理小说的底子呢?

            

    最后,粉红色旅馆成为了她与母亲命运的融会点,是她寻找的起点,在这里她掌握了所有的线索;这里也是她寻找的终点,她在这里找到母亲,又与母亲告别,也在这里结束寻找。也正是在这里,她自己也和母亲一样,与大卫开始经营粉红色旅馆……

  • 最后的足迹 ——《粉红色旅馆》的疯狂旅程

    作者:蓝色珊瑚礁 发布时间:2013-10-19 18:56:54

    最后的足迹

    ——《粉红色旅馆》的疯狂旅程

      很多时候,你都会觉着,小说有时候是一种无言的疯狂。人们在各种看似幽静的表象下面实现自己永远也达不到或者觉着充满危险的体验,隐约的,会有一种被满足的疯狂的现实感。我们通常会将这样的人叫做腹黑或者闷骚,可是这样的小说呢?还真的不知道用什么来形容才好。

      《粉红色旅馆》就是这样一本让你觉得烫手的书,你似乎不能从它的封面或者标题去定义里面的内容,因为从外表上看,它至多只是一本离家出走的少女寻找母亲的单纯的旅行书,但是当你看到本书内在内容之前卫和狂野——比如和母亲的男朋友在一起、捏造身份、盗窃母亲的遗物——从后往前翻,你都无法忽视这本书的超越理性的“passion”所以据称什么正在改编电影或者柑橘奖入围之类的噱头想来都无法打动广电总局的:别开玩笑了,这本作品如果够得上三观正确的话,那么别的作品都可以靠边站了!

      但是引进或者翻译这样一本书的团体都是疯子么?我想也是未必的。个人认为这本书完完整整地反映了英国文坛之闷骚的内在,伦敦腔大约急需这样一本作品来证明他们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前卫不仅仅是一种形容,更加是一种象征,大约海峡对岸的号称世界上最最浪漫的国家法兰西文坛的巨大影响力刺激到了他们,总觉着最近英国的文艺界弥漫着“我就是真·牛掰”的傲慢气质,习惯拗造型凸显实力,让喜欢跟风的中国伪·文艺青年及骚包·小白领之类的角色用“英剧>美剧”之类的鄙视生态链套入白纸黑字的作品中,所以这本书用来建立个人自信心是再好不过的了。

      但是如果刨掉噱头十足的类乱伦及边缘化的题材,缺乏母爱的少女只是想要完成对母亲形象的勾勒而已,毕竟她踏上的是一场注定只有一次的葬礼,而她想要找寻的,是母亲最后的足迹。如果抛开那些有所争议的环节,她找到的母亲的形象,是那个她千万次在潜意识中搜寻的温暖的怀抱,她离开她,去寻找的是怎样的生活,她的生活状况怎么样、有爱上什么人么、有新的家庭么、会偶尔想起她么,这些答案只有少女自己去寻找。从这种意义上讲,她的内心是多么孤独,因为她没有一个母亲作为自己前行的参照,残忍的,母亲的出逃让她失去了这样的权利,于是她自己去找回这样的一次跟随,用自己的方式。“纵使我感到难过,生活中的小细节仍然会迸发出令我惊叹的美丽,我会为孤寂的人给自己展露的微笑而感动。”她在这一路上收获的不仅仅是关于母亲的细节,更多的时候,她自我弥补了一个封闭的个体缺少的爱与关怀。

      至于本书的结局为什么笔锋一转将埋伏下的线索转到了一条推理小说的不归路上我其实会有一点点难以理解,但是生活不就是这样么,总是在你以为已经看到它内在的真相的时候,冥冥之中操纵故事发展的手将它改换成了另外一个模样。“所有的一切都是因果相连的”。就当作者的阿加莎瘾犯了,我们跳过线索直击结局吧。

      母亲的粉红色旅馆成为了属于少女的遗产,她找到了让属于她的母亲继续下去的方式。“即使是现在我仍然能想象出她穿着紫红色背心裙和齐膝黑靴在粉红色旅馆里走来走去的样子。”她已经找到了那个属于她的母亲,就在她沸腾的血液里,那不羁的永远冒着快乐的泡泡的略带刺痛的欢欣。

      By 林怿

      2013-10-19 18:54:32

      写于御庭园

  • 《粉红色旅馆》:一切,关于莉莉,关于我

    作者:#暗蓝# 发布时间:2013-10-05 09:40:45

    安娜•斯托瑟德的文字是有自己的标签的。初读起来感觉并不舒服,却有足够的吸引力让你听她讲完整个故事。

    古堡•旅行箱

    想象这样一个画面: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拖着沉重的旅行箱,住进一栋古堡似的旅店。她将在那里遭遇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

    这是安娜真实生活经历。她在伦敦出生,毕业于牛津大学后前往洛杉矶,进入当地电影学院攻读戏文专业硕士学位。 期间,安娜住在小亚美利亚一栋仿德国古堡的建筑里,专心开始写作。作家偶尔是需要环境来激发灵感的,在古堡里的这段经历,从《粉红色旅馆》这部作品来看,似乎给了她极大的启发。于是在这部作品里,你可以看到一栋破败却充满故事的粉红色旅馆,一个倔强的自称22岁的少女以及一个以她为主角,有关自我和领悟的故事。当然,还有一只旅行箱,只不过它并不属于“我”,而是属于莉莉,那个“我”陌生却熟悉的母亲。

    熟悉•陌生人

    理性与感性,是一对儿有趣的存在。它们看似相悖却总乐意联袂。没有人可以在生活中完全剔除二者其一去“完全……”地活着。我们的生活,或者说是我们,永远是矛盾的共同体。

    在这个故事里,“我”对母亲的记忆停留在三岁的时候。在那样的年纪,一切还都是美好的,于是也便说不出什么是美好的了。母亲离开后,“我”和父亲一同生活。家庭成员的缺失,对于孩子而言总会导致不完整的情感教育。对于“我”,则是习惯性地隐藏自己,在旁观者眼中,“我”是个配角,是个乖戾的存在。

    其实就连“我”自己,也觉得“母亲”是个该被埋葬的字眼,毕竟她在“我”的生活中仅仅是个龙套角色——只是让“我”的出现在逻辑上说得通罢了。然而当“我”在19岁那年得知母亲在新大陆意外离世后,“我”还是选择独自一人参加了她的葬礼。说不清是什么理由,也许也无需谈论原因吧,这是感性的事,往往也顺“理”成章。

    后面的故事也很简单。“我”在母亲的住处,发现了一只旅行箱,出于好奇,抑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我”决定根据旅行箱里留下的痕迹,去看看母亲离开后的生活。故事由此展开,也在“我”到达母亲生命的终点后戛然而止。那里是她的终点,却是我的新起点。

    生活中往往会这样,有些人,明明很陌生,却会在相遇后,哪怕不曾相遇,仅仅是读过他生命的痕迹,便会有莫名的契合感。这个人,不管是谁,对你而言都会十分重要。这样的论断并不理性,但谁又能说直觉,不是支撑逻辑的一部分呢?

    在这个故事里,“我”并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固执、鲁莽、不切实际。太过自我的人似乎并不在意他人的眼光,或许是天成,或许是后天养成。但这样的角色,却会在漫不经心间,展现出十足的魅力。

    你会爱上她,就像爱上安娜•斯托瑟德和她的文字一样。


下载点评

  • 图文清晰(638+)
  • 下载速度快(8710+)
  • 速度快(397+)
  • 无盗版(4104+)
  • 无广告(1075+)
  • 在线转格式(3610+)
  • epub(368+)

下载评价

  • 网友 陈***秋: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5-03 12:03:54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习***蓉: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05-03 14:18:26 )

    品相完美

  • 网友 訾***雰: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05-03 11:59:53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苍***如: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05-03 13:01:40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居***南: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5-03 12:11:11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宓***莉: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05-03 12:53:26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车***波: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05-03 11:59:24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和这样拒绝不伤人相关的视频:

【RiME初见/第一阶段:拒绝】好闺女,也许你不知道你其实有个哥哥,我其实也不想告诉你的





最新书籍
相关专题